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7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187/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2008和2011年分别被评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2011年连续4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期刊;2010年荣获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2011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4718
- 国内刊号:44-1187/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热清对EP性发热家兔下丘脑、脑脊液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
......
作者:刘智勤;蒋玉凤;岳晓莉;樊永平;王文荣;任丽薇;黄启福;胡以明 刊期: 2003- 11
-
罗格列酮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的疗效观察
......
作者:吴洁莹;杨皓庄;张穗梅;颜亮 刊期: 2003- 11
-
氧应激在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GF-B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
作者:石建茹;王小明;邱劲;斯琴;郭恒怡;吴其夏 刊期: 2003- 11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甲状腺癌基因的研究
......
作者:阮晔;刘志民;陈向芳 刊期: 2003- 11
-
小檗碱对人肺癌细胞株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
作者:蒋艳;王毅;郝钰;汪雪峰;邱全瑛;马辉 刊期: 2003- 11
-
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介导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
作者:梁华为;赵丽英;夏强 刊期: 2003- 11
-
cAMP及微管阻断剂对大鼠睾丸AQP7和EGFP融合蛋白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膜转运的影响
......
作者:杨柯 刊期: 2003- 11
-
甘氨酸抗心肌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
作者:戚仁斌;李晓娟;王华东;王海华;陆大祥 刊期: 2003- 11
-
Ryanodine受体2增快胚胎发育期心肌细胞胞浆内钙瞬变
......
作者:傅继东;陈乐;于会梅;王嵘;杨黄恬 刊期: 2003- 11
-
正常生育男性及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膜非基因型孕酮受体的研究
......
作者:霍涌玮;邱曙东;葛玲;王丽蓉 刊期: 2003- 11
动态资讯
- 1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变化
- 3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肺的保护作用研究
-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 的免疫调节作用
- 5 自噬在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内晶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 6 人CDK2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7 牛蒡子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8 主线式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 9 血管外膜源性舒张因子的作用机制
- 10 长期低剂量镉致正常肝脏细胞异常增殖及其与caspase-8甲基化的关系
- 11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性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的比较研究
- 12 蛋白质巯基亚硝基化对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 13 Urocorti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肽类家族的新成员
- 14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反义C-MYC的抗小鼠L6565白血病作用
- 15 香烟烟雾提取物通过活化NF-κB上调小鼠巨噬细胞ICAM-1表达
- 16 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对抗高糖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
- 17 早期胃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 18 脂氧素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 19 老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膜钙依赖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关系
- 20 缺氧对星形胶质细胞释放NO、PGI2、TXA2及ET-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