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7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187/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2008和2011年分别被评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2011年连续4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期刊;2010年荣获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2011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4718
- 国内刊号:44-118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兔在体左室肥厚心肌跨室壁电异质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室肥厚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跨室壁的不均一性变化.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室肥厚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等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大于假手术组.......
作者:肖建民;付晖;马业新 刊期: 2006- 11
-
高饱和脂肪酸、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糖不同饮食诱导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研究
目的:对高饱和脂肪酸、高不饱和脂肪酸和高糖不同饮食诱导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大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用高饱和脂肪酸、高不饱和脂肪酸和高糖饮食喂养成年Wistar大鼠24周,连续监测体重(BW)、血糖(FBG)、胰岛素(FB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的水平;用光电鼠尾血压测定仪测定鼠尾平均收缩压(SBP);用正常葡萄糖高......
作者:宋光耀;高宇;周宇;马慧娟;陈树春;郭艺方 刊期: 2006- 11
-
牛磺酸对烧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牛磺酸(Tau)对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造成30%TBSAⅢ度烧伤)、烧伤+牛磺酸组(烫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牛磺酸,200mg/kg)、烧伤+牛磺酸(Tau)+SB202190组及烧伤+SB202190组(烫伤后立即注射SB202190,10mg/kg).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放射免疫法测定TNF......
作者:龚文华;万福生;李国辉 刊期: 2006- 11
-
大肠杆菌脂多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脂多糖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活性与葡萄糖净利用的关系,初步阐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引起腹膜透析失超滤的机制.方法: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行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第2代细胞经鉴定及同步化后进入实验;用含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脂多糖(0、0.1、1.0、10、50、100mg/L)刺激细胞3h,另用10mg/L脂多糖分别刺激1、3、6、12、24h......
作者:李志明;马健飞;王力宁 刊期: 2006- 11
-
缓激肽和阿片受体在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缓激肽(BK)和阿片受体在此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开胸法建立猪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通过球囊堵塞左股动脉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分别使用BK的B2受体拮抗剂烟酸己可碱(HOE-140)、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及神经节阻滞剂六烃己胺进行干预,并于心脏I/R前左股动脉局部注射外源BK.以伊文思蓝和三硝基四氮唑红确定心肌缺血和梗死范围,观察各组......
作者:谢瑞芹;崔炜;郝玉明;李保华;吴金凤;都军;刘凡;杜国英;张涛 刊期: 2006- 11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
目的:通过测定高原低氧环境中,不同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高原世居健康人群及不同居住时间的高原移居健康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与世居西宁健康人群对照,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比较研究.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浆组织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高原世居及移居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作者:孙乃同;贾乃镛;顾明;王纯斌;卞杰 刊期: 2006- 11
-
应激状态下大鼠结肠血红素氧合酶-2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2(HO-2)在正常及应激状态下大鼠结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应激+ZnPP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O-2在正常及应激后大鼠结肠中的表达,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大鼠HO-2主要表达于结肠黏膜肌、肠环行肌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应激组大鼠结肠的HO-2免疫阳......
作者:陆国明;李玉梅;章明;朱有法 刊期: 2006- 11
-
不同栓塞范围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建立
目的:制备不同栓塞范围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研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肺栓塞范围的相关性.方法:经导管注入犬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通过控制注入血栓数量、速度,分别建立不同栓塞范围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比较栓前、栓后15min、30min、1h及2h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心脏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自体血栓均按要求阻塞相应肺动脉,肺栓塞形成后心输出量下降,肺动脉压力及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增高,并在0......
作者: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巴宁;刘孟丽 刊期: 2006- 11
-
PYK2靶向短发夹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PYK2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8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4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均提示PYK2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成功.结论:PYK2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
作者:郝嘉;郭红;吕伟;严俊;肖颖彬 刊期: 2006- 11
-
大鼠GLUT1基因的扩增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GLUT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获取大鼠GLUT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Glut1,经酶切后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X体外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
作者:李方成;李军亮;梁伟强;刘然义;吴中华;张培峰;袁开长 刊期: 2006- 11
动态资讯
- 1 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基因沉默影响鼻咽癌5-8F细胞系增殖与凋亡
- 2 重组质粒pcDNA3-β-NGF的构建及其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 3 红景天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 4 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其表面弹性对大鼠骨髓干细胞黏附的影响
-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 6 慢病毒介导的GHSR1ashRNA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7 NCA 对受磷蛋白敲除小鼠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作用
- 8 肝再生增强因子的免疫组化定位及其在肝炎病患者血清水平观察
- 9 Ku70对HTLV-1阳性T细胞中HTLV-1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
- 10 硫氢化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 11 转录因子MAZ对c1orf109基因转录表达调控的体外研究
- 12 黄芪甲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 13 Fibulin-3表达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的影响
- 14 异丙酚和氯胺酮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5 大麻素受体二聚化及其激活机理
- 16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NLRP3炎性体-IL-1β信号轴激活与End-MT的关系
- 17 钙卫蛋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 18 PAF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 19 反义治疗与白血病靶基因研究进展
- 20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