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7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187/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2008和2011年分别被评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2011年连续4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期刊;2010年荣获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2011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4718
- 国内刊号:44-1187/R
- 出版周期:月刊
-
褪黑素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HUT78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
作者:陈向芳;刘志民;赵瑛 刊期: 2003- 11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乳腺癌细胞移动及粘附中的作用
......
作者:王凤玫;刘厚奇;刘善荣;汤淑萍;杨玲;冯根生 刊期: 2003- 11
-
糖皮质激素对小G蛋白RhoB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
作者:陈玉霞;曹冬梅;李宗斌;卢建 刊期: 2003- 11
-
慢性肾炎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改变的研究
......
作者:许臻;刘志民;梅长林 刊期: 2003- 11
-
MIF在斑块形成与不稳定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
作者:余细勇 刊期: 2003- 11
-
负荷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VLDL和LDL对HepG2细胞apoCIII受体功能的影响
......
作者:刘皓;刘秉文 刊期: 2003- 11
-
应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筛选冠心病人β2-AR的Gln27Glu突变
......
作者:谭虹虹;余细勇;单志新;符永恒 刊期: 2003- 11
-
缺血、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人少突胶质细胞瘤细胞内钙的影响
......
作者:温薇;王玲;孙宏丽;杨宝峰 刊期: 2003- 11
-
丝瓜络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效应
......
作者:李菁;付咏梅;朱伟杰;张穗梅;严玉霞;颜亮 刊期: 2003- 11
-
肝细胞膜apoCIII受体的研究进展
......
作者:刘皓;刘秉文 刊期: 2003- 11
动态资讯
- 1 基于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的心脏应变分析能够早期诊断病理性心肌肥厚
- 2 去甲斑蝥素通过caspase,MAPK和线粒体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
- 3 辐射诱导大鼠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其自噬的变化
- 4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甲状腺癌基因的研究
- 5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 6 线粒体在膜纳米管中依赖于KIF5 B沿着微管传输可减少受损心脏细胞的凋亡
- 7 siRNA干扰IL-13Rα2表达对人肺成纤维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
- 8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通过 CD36介导的氧化应激诱导巨噬细胞自噬
- 9 HERG基因的体外转录、表达及测定
- 10 大鼠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和肝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
- 11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 12 创伤性休克与全身性炎症反应
- 13 气管滴注红细胞诱导大鼠肺损伤
- 14 炎性细胞因子在神经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5 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缺血性心功能障碍家兔心功能及ACE2/Ang-(1-9)/Ang-(1-7)轴的影响
- 16 缺氧性损伤时新生鼠脑离体薄片海马回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 17 Ras-MAPK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 18 高血压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改变及其机制探讨
- 19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浆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 2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