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首页>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4718
  • 国内刊号:44-118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8和2011年分别被评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2011年连续4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期刊;2010年荣获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2011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第11期

小儿烧伤休克期并发抽搐的相关因素和原因的分析及防治

刘西贵;杨海萍;刘克勤

关键词:小儿烧伤, 休克期, 抽搐, 相关因素, 低钠血症, 补液, 胶体液, 酸碱失衡, 患儿, 头面部, 体温, 神经, 年龄, 防治, 电解质紊乱, 处理, 肌张力增高, 大面积烧伤, 组织缺血, 组织灌注
摘要:1 一般资料 小儿烧伤后抽搐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肌张力增高,不停抽动,意识 丧失,牙关紧闭,双眼上吊,口吐白沫,发绀,角弓反张,病情紧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常常发生在烧伤休克期。我院从1990年初至2000年初共收治小儿烧伤697例,发生抽搐者 共32例,均发生在烧伤休克期。按年龄分为7月-4岁为28例,4岁-8岁为4例,8-12岁为0例。 烧伤面积TBSA17%-57/32,其中伴有休克48例,发生抽搐有22例。抽搐发生的时间一般为伤 后8-48 h,但以补液后6-12 h时易发生,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十秒或几分钟不等,长者达 1 h之多。2 相关因素和原因的分析 (1)抽搐与年龄有明显相关,从上述资料看出,发生抽搐的患儿大部分发生在7月-4岁年 龄段,此年龄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尚未成熟,抑制功能不全,兴奋易扩散,各 种不良刺激均可造成抽搐。 (2)烧伤后休克和休克时间长,而又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者发生抽搐者多,发生的原因可能 与组织灌注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无氧代谢增强,使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加重了水、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使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出现了肌肉的抽搐和手足搐搦。 (3)抽搐常发生在烧伤休克期,尤为补液后6-12 h,低钠血症是主要的原因,其中26 例血Na+在109-130 mmol/L。分析原因其一:在入院前因患儿口渴,大量无节制的饮用不 含盐 份液体所致。其二:入院后医源性的强调小儿尿量和补液量,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液体或在 补液 中晶体液、胶体液、水分等不能合理的交替应用。其三:住院后由于患儿一时的少尿和无尿 ,应用甘露醇、速尿等不适当地利尿脱水造成低钠血症,有时也可引发轻度脑水肿。 (4)抽搐发生多见伴有头面部大面积烧伤的患儿,因头面部神经丰富,烧伤后高度肿胀, 刺激是发生抽搐的原因之一。 (5)高热也是引发抽搐的原因,伤后一般小儿都会出现发热,尤其在烧伤的回收期,大量 的毒素回吸入血,机体反应性的体温增高,一般如体温不超过38℃是不会发生抽搐的。 (6)创面处理,冷热疼痛等刺激也是造成抽搐的原因。3 防治 小儿烧伤后抽搐病情紧急,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往往效果好,不会留有后遗症,因此防治 小儿烧伤后发生的抽搐,显得更为重要。防治低钠血症尤为重要,合理及时快速的补液,晶 体液、胶体液和水份交替输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严格地控制其出入量,防止低 钠 血症的产生,并注意吸氧、保温和控制体温不得超过38℃,减少和避免不良的刺激,均可防 止抽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