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4718
- 国内刊号:44-118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8和2011年分别被评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2011年连续4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期刊;2010年荣获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2011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电针对大鼠颅脑伤SS-mRNA表达的影响
刘平;张留保;苏志达;陈泳宏;骆云;盛春宁
关键词:电针, 大鼠下丘脑, 颅脑伤, 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海马神经元, 下丘脑室, 针刺治疗, 分布,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组化显色, 保护作用机制, 免疫组化法, 作用机理, 资料分析, 锥体细胞, 治疗作用, 镇痛作用, 协同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颅脑伤的作用机理.采用颅脑伤模型,电针治伤,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观察电针对颅脑伤时生长抑素(SS-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 ,随机分为:(1)颅脑伤组,(2)颅脑伤+电针组,(3)对照组.分别于8 h、18 h、24 h、 3 d、5 d、和7 d取材.电针选用督脉经穴-百汇和大椎,疏密波,时间15 min,每日一次共 7 d .所有标本经10%甲醛灌注固定,蔗糖脱水过夜,下丘脑、海马冰冻切片,用漂浮法进行SS- mRNA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显色,镜下以测微尺对SS-mRNA杂交阳性细胞数进行计数测定.实验数据采用Origin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大鼠下丘脑SS-mRNA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周核.在颅脑伤早期(8 h),在下丘脑室周核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出现下降,尤其伤侧减少明显.在针刺治疗后可见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恢复.在海马SS-mRNA 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CA4区.颅脑伤时SS-mRNA阳性神经元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且数目及密度有所增加,尤其在CA1区.针刺治疗组可见SS-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较颅脑伤组减少.[ HTH〗讨论:颅脑伤早期(2-72 h)S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室周核分布明显减少.结合资料分析,SS对颅脑伤可能起类似阿片肽的镇痛作用.而在海马SS-mRNA基因表达有所增加,尤其表现在CA1.该结果提示海马SS神经元所能通过增加SS-mRNA基因表达,释放SS兴奋海马的锥体细胞和对GABA抑制,发挥与兴奋性氨基酸相类似的作用而参与颅脑伤的发病机理.经针刺治疗颅脑伤后,下丘脑室周核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恢复,而在海马SS-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较颅脑伤组减少,表明电针可能通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中SS紊乱而发挥治疗作用. 结论:1.针刺对SS在颅脑伤中的缓解作用起协同效应;2.针刺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SS-mRNA表达有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