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刊登有关病理生理学理论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著、专题综述、教学研究、科研仪器和药品评价介绍等,注重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生理学研究。适合医药院校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年级医学生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7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187/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2008和2011年分别被评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2011年连续4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期刊;2010年荣获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2011年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4718
- 国内刊号:44-1187/R
- 出版周期:月刊
-
二硫苏糖醇通过激活calpain-2/caspase-12信号通路诱导BRL-3 A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TT)诱导大鼠正常肝细胞株BRL-3A发生内质网应激时细胞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钙蛋白酶2(calpain-2)、caspase-12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5mmol/LDTT分别处理BRL-3A细胞12h和24h,应用real-timePCR检测细胞内GRP78、calpain-2、caspase-12及caspas......
作者:罗轩;韩冰;田甜;余蕾;郑璐;汤雷;杨婷;杨勤;谢汝佳;黄建钊 刊期: 2018- 10
-
miR-34a对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跟腱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miR-34a)的表达对人脂肪干细胞(hADSCs)移植治疗大鼠跟腱炎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hADSCs被分别转染miR-34amimic和miR-34ainhibitor24h、48h、72h和96h后的细胞活力情况.注射胶原蛋白酶构建跟腱炎大鼠模型,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PBS注射对照组(PBS组)、hADSCs治疗组(hADSCs组)、转染阴性对照(......
作者:陈巧杰;武少坤;邬耀军;陈良;沈萍萍 刊期: 2018- 10
-
环孢霉素A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环孢霉素A(CsA)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及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2和TIMP1表达的变化,为探寻CsA诱导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4只健康雌性6~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CsA组、中剂量CsA组和高剂量CsA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g·kg-1·d-1CsA、12.5mg·kg-......
作者:赵丽;尹新华 刊期: 2018- 10
-
黄芪多糖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P)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及AP低、高剂量处理组(L-AP组和H-AP组),以假手术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NC组),另取各组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应用HE染色和藏红O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
作者:杨彬;黄俊卿;张继伟 刊期: 2018- 10
-
瑞舒伐他汀改善缺氧/复氧引起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改善缺氧/复氧引起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BMECs)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BALB/c小鼠BMECs,利用氧糖剥夺/复氧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以瑞舒伐他汀处理干预.观察细胞形态,通过MTT实验测定BMECs细胞的活力,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酯琥珀酰亚胺脂(carboxyfluore......
作者:王圆圆;白雅;马晨超;郭超;秦娜;魏东 刊期: 2018- 10
-
SIRT6对小鼠米色脂肪细胞适应性产热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对小鼠米色脂肪细胞适应性产热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和real-timePCR检测SIRT6对小鼠原代米色脂肪细胞线粒体呼吸的调控作用及产热基因表达的情况;在HEK293A细胞和小鼠原代米色脂肪细胞中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SIRT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相互作用;利用......
作者:韩在祺;崔佰吉;冯波;姚璐 刊期: 2018- 10
-
胡桃醌通过调节W nt/β-catenin/Snail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目的:探讨胡桃醌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实验设置对照组(无胡桃醌)、12.5μmol/L胡桃醌组和25μmol/L胡桃醌组,后2组用胡桃醌作用LNCaP细胞24h.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blot实验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环蛋白(β-cateni......
作者:赵良中;崔家博;马静;王立国;方芳 刊期: 2018- 10
-
脱氢表雄酮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20、40和60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15min再放开的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通过Y迷宫和新物体辨别实验测试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神......
作者:李静;白玉;张鹏;丁瑞;赵学梅 刊期: 2018- 10
-
乳腺癌肿瘤出芽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出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及肿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乳腺癌组织病理切片中肿瘤出芽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x2检验分析肿瘤出芽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TILs的关系,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出芽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作者:曲少华;张杰;张伟;黄炎华;张清;王宁霞;吕荣钊 刊期: 2018- 10
-
Taurine、EGCG和genistein联合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3种抗肝纤维化药物联合使用对体外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设立对照组、联合药物(taurine+EGCG+genistein,TEG)组、自噬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Baf-A1)组和联合药物+抑制剂(TEG+Baf-A1)......
作者:宋鹏书;潘火珍;廖明 刊期: 2018- 10
动态资讯
- 1
- 2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3 线栓法复制昆明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 4 干细胞的应用
- 5 胰岛素和内皮素协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
- 6 小G蛋白RhoB在低氧激活巨噬细胞及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 7 SLC14 a1基因缺失对高盐饮食小鼠脑脊液钠离子浓度的影响
- 8 PCOS 患者卵泡液微环境中的亚急性炎症反应
- 9 bcl-xL短发夹状RN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对几种细胞增殖的影响
- 10 咖啡酸及阿魏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保护 H2 O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 12 单纯性肥胖大鼠的肥胖特点及瘦素的变化
- 13 天然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14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 15 细胞骨架蛋白Testin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16 低氧肺血管炎症反应是高原肺水肿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键环节
- 17 肺癌抗原COX-2长肽疫苗的设计及免疫活性检测
- 18 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改变及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 19 辛伐他汀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sEPCR和mEPCR的影响
- 20 丁苯酞可减轻缺氧缺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的线粒体损伤